招生就业

Social Service

本科生招生

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正文

生物技术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第二学士学位备案专业

编辑:高轩

发布时间:2025-06-27

浏览次数:

生物技术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第二学士学位备案专业


一、专业概况

生物技术专业立于1994年,是安徽省首个设立的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现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国家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备案。依托“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培养体系构建了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

生物技术是生命体、生命系统或生物过程为核心改造对象,致力于生物产品研发与生产的前沿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绿色制造、健康产业现代农业、能源开发生态环保等国计民生关键领域。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目录中,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被列为重点发展的八大技术领域之一

二、专业培养定位

本专业安徽为基点,辐射长三角,面向全国,紧密对接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培养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生命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生物制药、现代农业、食品科学等行业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质检测、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双语)、分子生物学(双语)、微生物学(双语)、基因工程与高级生物技术、细胞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酶工程生物反应与分离工程

三、办学特色和优势

1. 师资力量雄厚

生物技术专业通过外引内培相结合的人才建设机制打造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精湛、教研能力突出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8名,其中教授占比29%、副教授占比25%,研究生导师26人,博士学历教师占比96%;有海外学习经历占36%。其中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安徽省教学名师1人、安徽省高水平导师1人。

2. 强化创新能力

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构建“第一课堂 + 第二课堂 + 实践课堂 + 网络课堂”四堂联动培养模式,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作精神的梯度化培养依托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安徽省生物标本大赛等赛事平台,形成了“基础训练 - 学科竞赛 - 创新实践”多层次培养机制。近学生获得国家级和省级以上竞赛奖项100余项。

3.提升科学探究素养

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构建“核心课程 + 前沿讲座 + 创新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通过“生命健康高端论坛”、青芒论坛等品牌活动拓展学术视野。推进小班化教学智慧教学慕课、翻转课堂、赭麓学堂、学习通等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方法改革引入一线名师授课融合生物技术前沿知识。设生物技术拔尖人才班,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依托导师科研平台开展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强化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培养

本科生导师指导学生实验

带领学生参加安徽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

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

4.重视专业实践教育

专业构建了“校内实训 + 校外实习 + 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毕业生实验操作和实践创新能力突出校内校内建有发酵工程实训中心(含啤酒、葡萄酒酿造生产线各 1 条,通用机械搅拌发酵设备 3 套);校外与 30 余家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基地,包括:芜湖华仁科技有限公司、芜湖胤星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芜湖森爱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联合建立“安徽省分子检测与诊断工程研究中心”此外,与芜湖市繁昌区人民政府、溜溜果园集团、同福集团、芜湖市江湾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繁昌现代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深化“校--企”协同育人

undefined

生物技术专业发酵设备

生物技术专业赴制药企业开展专业见习活动

5.科研平台一流

依托多个省级科研平台,包括:

省重点实验室重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分子酶学与重大疾病机理研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高校基因疾病与健康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

工程技术中心安徽省中药日化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生物标本资源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

重点学科植物学(含动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省级重点学科。

研究团队蛋白质工程及生物制药、分子酶学与微生物致病机制、干细胞与发育生物学、脑衰老与神经退行性疾病机制、绿色农药创制与重大病虫害分子防治等省、校级研究创新团队。

此外,本专业拥有细胞培养室(基因编辑与分子诊断技术、肿瘤致病机理与药物筛选研究等)、P2实验室(病原微生物检测及致病机理研究等)等科研平台。在仪器设施方面,配备了众多先进的设备,以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求。

undefined

生物技术专业科研与检测设备

6. 奖励机制完善

学校设有朱敬文奖学金、优秀大学生奖学金、杨燕制药助学金等。学院设立“安科生物”、“九川生物”、“上海臻格生物”、“上海雅酶生物医药”、“袁惠霞励志”等奖学金。形成多层次激励体系,助力学生成长成功成才。

7. 育人成效突出

专业办学30年来,累计为医药、食品、农林等行业输送近3000名毕业生。众多校友已成为行业科技精英和领导骨干。近十几年来,考研深造率稳定在45%以上,就业去向包括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生命科学研究;或在医药、食品、环保和农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去向统计


生命到底是什么?

生物技术犹如一把密钥,去解析生命的奥秘。

带着年轻人的好奇,生物技术专业等待你的加盟!

关闭

TOP